在大數據時代,全球的數據基本上處于兩年翻一番的狀態(tài),大數據技術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(yè),逐漸成為了一種生產要素,不斷在企業(yè)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。雖然大數據技術不斷提升著生產效率,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,但是隨之而來的數據安全挑戰(zhàn)漸漸也變得無法忽視。
一、目前典型的大數據應用場景更多的是優(yōu)先為大量數據的傳輸處理提供速度,并沒有合理的對數據進行特定的分類存儲和傳輸,由于大數據系統是復雜且異構的,所以安全保障必須是整體性的,未來大數據的建設,安全必須考慮在內,以確保服務的可用性和連續(xù)性。
在大數據行業(yè)逐漸步入了能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并產生價值的時代,對于價值數據的安全如何保證?數據方面面臨的矛盾和新風險怎么處理?
目前大數據發(fā)展中,安全技術趕不上大數據技術是現在出現問題的源頭。
在平臺方面主要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平臺安全:
大數據平臺是數據資源的基礎平臺,平臺安全是數據資源保障的基礎。大數據平臺除了面臨傳統的惡意代碼、攻擊軟件套件、物理損壞與丟失等安全威脅外,由于自身架構要根據相關業(yè)務需求和安全要求變化不斷改進,因而產生傳統的身份認證、數據加密手段適用性問題。
2、數據安全:
各部門在開展業(yè)務和對大數據進行開發(fā)利用的同時,數據自身安全非常重要,涉及數據生命周期各階段相關的數據采集、數據傳輸、數據存儲、數據處理、數據交換、數據銷毀等活動。所以解決數據平臺化共享時的數據安全,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3、應用復雜性高:
目前各地區(qū)和機構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,大都根據自身需求建立獨立的信息系統,這些信息系統架構各異、數據格式不同,導致數據在安全共享、交換和處理時的復雜度大幅提升。
二、那么我們該怎樣保障大數據時代在平臺層面的數據安全?主要有以下兩點:數據管理安全以及數據存儲傳輸安全進行保障。
1、存儲傳輸安全
在大數據安全服務的設計中,數據的存儲安全、傳輸安全主要采用的就是加密的方法,實現數據集、節(jié)點和應用程序之間數據移動的保護。
數據加密的常用方法是分離密鑰和加密數據。使用加密把數據使用與數據保管分離。
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進行流量和流向的監(jiān)控,并通過系統容災、敏感信息集中管控和數據管理等產品,實現端對端的數據保護。
2、數據管理
在新大數據時代數據是獲得商機、未來決策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境,除了法律方面的保障外,還要進行平臺數據的管理工作。根據不同的場景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。
平臺根據數據類型和內容,分成業(yè)務數據、企業(yè)數據、用戶數據三個層;根據重要性和敏感性,把數據劃分成不同的級別,對每級數據制定差異化的使用策略。
相關:
大數據時代,數據的流動無法阻擋,對平臺層面的大數據安全防護,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提供以數據為核心的安全保護。
天澤信息專業(yè)面向物聯網領域的大數據處理產品——TIZA STAR企業(yè)級物聯網大數據處理平臺,在提供物聯網數據的接入、計算、存儲、交換和管理等功能的同時,十分注重數據安全的重要性,對于數據的安全,TIZA STAR從鏈路安全、接入安全、網絡安全、存儲安全和數據防篡改這幾個方面來保證平臺層面的數據的安全,解決現有的主要矛盾。
TIZA STAR五大平臺安全措施:
·通過SSL和TLS保證鏈路安全;
·通過秘鑰鑒權對數據的訪問有效進行控制;
·通過防火墻等硬件設備防止網絡攻擊;
·通過副本冗余保證數據的存儲安全;
·通過每512字節(jié)進行CRC校驗的機制保證數據的防篡改
從終端數據源抓起,保證數據從終端到平臺一路的安全性,再到平臺監(jiān)控系統,采用Ganglia和Nagios結合的形式,包括硬件級別(服務器、cpu、內存、磁盤等)、進程級別(進程不存在、端口監(jiān)聽異常等)、關鍵業(yè)務指標(中間隊列的元素數、網關建立的tcp連接數等)等三個級別;以及在數據接入方面,交換接口支持SQL、Restful、Thrift和Java API等,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數據交換的方式,中間過程平臺的監(jiān)控系統會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,免去數據聚合、交換以及處理分析時數據應用過于復雜的煩惱。
天澤信息在不斷優(yōu)化、提升技術實力,打造更好的物聯網平臺的同時,將會持續(xù)關注大數據的安全,不斷放眼未來,做到預防性的安全保障,解決企業(yè)在大數據時代面臨的種種挑戰(zhàn)。